臺灣健康演奏技巧推廣學會

2010年8月4日 星期三

讀書會活動報導─如何避免演奏傷害

文/ 林玉婷
2010/07/31

演奏傷害,幾乎是每位學習演奏的人都曾遭遇過的問題。在國內,音樂學習資訊日益豐富、健康演奏觀念逐漸受到重視,但相關研究及著作仍未普及,國人對演奏傷害的了解也相當有限。

◎演奏傷害書籍分享

在本次的讀書聚會中,劉老師透過書籍《Playing (Less) Hurt: An Injury Prevention Guide for Musicians》(by Janet Horvath),分享演奏傷害常見的狀況,及演奏傷害基本的形成因素。

作者Janet Horvath是明尼蘇達管絃樂團的大提琴副首席,由於在初進大學未久即發生演奏傷害,進入樂團後更目睹樂團音樂家們受傷的程度,因此成立Playing Hurt 這個組織,致力於推廣Performing Arts Medicine 的領域。

以下為《Playing (Less) Hurt: An Injury Prevention Guide for Musicians》中,部份簡短摘要:

第一章:My story: No pain, no gain.

描述作者在大學時期向大師Starker學習時,面對演奏傷害發生的過程。內容詳細地表述了他在生理上的疼痛,以及其後的技巧重建過程;並透露出音樂家在面對演奏傷害時常採取的自我否定、自我懷疑等心理對話。作者在進入樂團工作時,目睹樂手們極高的受傷比例,因而成立了Playing Hurt這個組織,並推展Performing Arts Medicine 至今。

第二章: You Are Not Alone

第二章提供了近年來運動及演奏傷害相關之數據報導,特別是因電腦普及以後所產生的運動傷害,連帶促使眾人對此議題的重視。在對於美國音樂系學生做的調查中,發現演奏方面的疼痛問題比率高得令人咋舌。她也強調心理壓力時常導致的身體緊張。音樂家的目的就是要不停的超越自己,贏得比賽;也時常要接受來自各方的批評。太多的批評與壓力使得身體容易受傷,而在傷害尚未完全癒合時便回去做大量的練習,是災難的開始。

第三章: Why It May Hurt to Play: A definition of overuse

在這一章,作者說明了Overuse的定義,以及為什麼樂團樂手有著極高的受傷比例。其中,重覆相同的動作,再加上不良的姿勢,過度的用力和身心壓力,都是造成因overuse而來之傷害的原因。

此書的其後篇幅,討論了許多肌腱與韌帶扭傷的議題,談及肌肉發炎所造成的結痂組織增生,天生的Doubel-Joint者要更留意演奏傷等。同時也舉了一些看來有趣、卻也令人驚訝的數據。例如:在Handel Messaieh 中的"Why Do the Nations"一曲,大提琴手在約2分鐘的曲長之內,要重複演奏相同的8分音符節奏共達740次。(作者請大家想像連續刷740次牙!)讀者在此類例子中,更能體會在大量且重覆的演奏練習中,若未有良好的演奏方法,幾乎難以避免演奏演害的問題。

◎演奏傷害經驗

當劉老師提到演奏傷害的普遍性時,在場參與的朋友們紛紛舉出了自己的演奏傷害經驗,試著探討可能引發傷害的彈奏音型及原因。包括在Mozart小奏鳴曲中,左手反覆的伴奏音型,或彈奏某些手指間擴張的練習曲時,我們可能在未運用適當的重心轉移技巧下,使手部肌肉一直處於緊張狀態而產生疼痛症狀。另外,在八度技巧的練習中,我們仍可以在其擴張的特性中找到許多省力的空間,減少手部持續主動施力而在不知不覺中受傷。

老師也提醒大家,預防演奏傷害有些基本的方法。例如在每天的練習中,要避免同一種技巧持續練習太長的時間;當感覺到手部疼痛時,務必讓手有足夠地休息以恢復,並儘可能尋求以正確的彈奏方式練習。切忌在發現手部疼痛時仍然持續練習,以免留下難以恢復的後遺症。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