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健康演奏技巧推廣學會

2010年9月17日 星期五

推廣小聚報導:如何避免演奏傷害 II



文/ 李岱值  2010.09.04

本次聚會接續上次了的書目,我們討論到了身為音樂家在演出行程緊湊
(因而過度密集練習)情況下衍生出的演奏傷害問題。

◎第四章:
The Conductor Is in the Driver's Seat: Risk Factors and Stressors
Particular to Orchestral Life

作者提到了在樂團中的音樂家們所碰到的種種問題:
包括緊湊的演出、巡迴、錄音行程;每次曲目安排難易度的不平均以及
大量排練;對演奏者的標準越來越高;舞台上演奏條件不佳(空間太狹
窄等)都會造成傷害
開始產生。


◎第五章:Causes of Overuse Injuries: Are You Injury Prone?

在樂手自身的練習上亦可能碰觸到以下的問題:
體型本身對演奏樂器的限制;演奏者當下身體健康狀況、運動充足與否;
演奏樂器造成肌肉使用的不平衡;休息不充分所累積的疲勞;演奏樂器
(或是音樂以外的生活)所造成的壓力;不當的姿勢以及風格認知錯誤
對演奏造成的影響。

綜合劉老師以上兩個章節的分享,我們可以知道身為一位演奏家,對於
練習樂器時的不注意加上密集緊湊的演出、客觀的演奏條件不佳,都會
造成嚴重的演奏傷害。



◎ 經驗分享
在本次聚會的開始,我們聊到了與會成員沈小弟弟練習大提琴參加學校
管絃樂團時的概況。

今年國小四年級音樂班的沈小弟弟近來正在練習孟德爾頌的《芬加爾洞
窟》序曲(Die Fingalshöhle,1829),該曲是考取專業樂團的大提琴手
必須熟習的管絃樂片段之一,而小學四年級的音樂班學生不但要使用到
跨弦,指法本身具備一定難度的當下還同時得使用連弓拉奏。

試想職業樂團用來評斷樂手是否具備足夠能力入團標準的曲目,讓平均
學齡一到三年不等的小學生樂團排練是否恰當?

在這塊土地,傳統上老師、家長都希望孩子的終極目標就是成為獨奏家。
而在不當的要求下,尚未具備足夠演奏能力學生硬是要演奏高難度曲目,
不但會造成學生心理以及身體上的傷害,對於往後的音樂路上也容易無
法持久而放棄。殊不知學音樂的道路是很寬廣的,學音樂(樂器)更不
是只有單一條路可以發展。

如同前一篇報導所提到,本書作者Janet Horvath除了在樂器演奏以外,
尚以自身經驗因而成立了Playing Hurt這個組織以推廣健康演奏、避免演奏
傷害等概念,書本出版、演講該觀念都是作者在音樂路上的發展之一。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