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健康演奏技巧推廣學會

2010年10月1日 星期五

2010音樂講座(二):從練琴到演奏家

文/林玉婷


2010.09.22
9月17日於梅哲音樂館,臺灣健康演奏技巧推廣學會 2010 音樂講座(二),
邀請旅美小提琴家余道昌博士主講《從練琴到演奏家─如何發展出適
自己的演奏風格與技巧》。

余道昌博士以「正確的練琴的方法造就一切」,開門見山地點出了本次
講座的核心─從練琴到演奏家。

針對練琴,余老師在本次講座提及了:聽力、慢速練習、左右手運動等
三個重點,透過來賓的現場示範、親自體驗,及生動風趣的說明與比喻,
讓在場聽眾深刻感受到在改變肢體與琴的互動方式後所產生的音色變化。

聽力可包含在音準、音色變化等的聆聽。練琴時我們可藉由聽,來判斷
自己所做的。余老師從提琴的結構談起,說明提琴的兩種音色,一為弦
的共鳴,一為提琴音箱共鳴而發出的聲音,現場示範時,余老師讓同學
們嘗試找到後者,並於運弓速度、力道、與橋的距離等調整中,找到不
壓迫且平順拉出的自然音色,及合適於每條弦的聲音。

演奏是音樂與身體的互動關係,是一種藝術性的肢體運動,動作在音樂
裡一氣呵成,有如舞蹈家在音樂裡展現協調的肢體互動。

余老師強調正確的運動方式,能有效增進練琴的效率。首先,手的運動
需能保持自由;再者,習琴者最終要將譜上音符化為簡單的手型變化。
透過慢速練習,有意識地控制、感受肢體及其與提琴之間的平衡關係,
音樂、動作、配合呼吸,技巧和音樂合而為一,演奏的左右手運動便如
舞蹈家的肢體動作一般,恰如其分地表達。

最後,余老師引用畫家畢卡索(Pablo Picasso)的一句話:「I have directed my
entire life learning towards painting like a child.」並以「返璞歸真」四字做結
表達無論歷經多少音樂訓練,最終目的都是要找回最初對音樂單純的喜愛
與感動。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